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>>党史教育
        【跟着总书记学党史48】大别山“二十八年红旗不倒”
        时间:2022-10-09  作者:  新闻来源:最高人民检察院  【字号: | |
         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。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,内涵丰富,思想深刻,对于我们学好党的历史,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最高检新媒体开设“跟着总书记学党史”专栏,号召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二十八年红旗不倒




        △ 鄂豫皖边界地区早期党组织分布示意图


        1921年,董必武、陈潭秋和包惠僧三位来自大别山的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,他们在大别山点燃革命火种,树起红色旗帜,拉开了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序幕

        从那时起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,二十八年间,大别山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,前仆后继,始终坚持斗争,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。

        二十八年红旗不倒,二十八年火种不灭。大别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,大别山革命也成为中国革命的缩影。
        英雄儿女

        矗立在新县英雄山的大型雕塑红旗飘飘主题雕塑由八面红旗构成,象征着诞生在鄂豫皖苏区的八支红军队伍。革命激流中,大别山区有近百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130351人。不足十万人的新县,在历次斗争中牺牲了五万五千多人。



        △ 博物馆重点介绍的二十七名烈士,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8岁

        军民鱼水

        “把最后一粒米送去当军粮,把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”是大别山区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。深厚的群众基础来源于苏区的为民执政。

        没收地主、豪绅的土地分给无耕地的农民耕种,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。书写于青砖墙上的《土地法令草案》兑现了“参加红军可以分土地”的承诺。



        △ 书写于1932年,国家一级文物

        苏维埃政府开办的小学、夜校、识字班,让很多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,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的名字。



        △ 苏维埃政府修建的学校

        在苏维埃政府开办的医院,除了救治伤员,也对老百姓免费开放。老百姓自己家里也会收留、看护轻伤员。



        △ 苏维埃政府修建的医院

        党是人民的主心骨,人民是党的铁靠山。党和人民长期建立的信任、理解和感情,在蒋介石“血洗大别山”的反复“清剿”中,经受住了考验。无论多么艰险,鄂豫皖苏区始终坚持斗争,在抗日战争年代,这里还打响了新四军抗日战争第一枪,创建了豫鄂边湘赣抗日根据地。

        千里挺进大别山

        大别山南接长江,北抵淮河,是既可威逼宁汉,又可俯瞰中原的战略要地。1947年6月30日夜,刘邓大军挥师南下,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区,完成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壮举,使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。

        二十八年红旗不倒,二十八年火种不灭。这种不屈的斗争精神,坚定的理想信念,将赋予我们更强大的信心和力量。


         
         检务公开
        机构设置
        通知公告
        案件流程查询
        预决算公开
        法律法规查询
        网上举报
        法律文书
        检察长信箱
         视频资料
         

        版权所有  吉林省和龙林区人民检察院
        京ICP备10217144号-1  技术支持:正义网

        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